三十年代初,美国高层已经预判世界大战必将再次来临。这个时候他们对苏德英美法日这几个世界主要强国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苏联会是唯一一个有能力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所以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对战后重建的德国进行了经济和技术援助。谁也没想到的是,得到美国科技的平台,德国人的技术非但没有沦为附庸,反而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全新高科技,这当然是今天的题外话炒股杠杆哪个平台好,不在本篇的讨论范围之内!
有趣的是,作为之后美国二战最大敌人的日本,那个时候的潜在威胁性很靠后。因为美国人觉得战争胜负主要依靠的还是资源,但日本资源十分贫乏,这样的对手在战争中几乎不存在容错率,所以发动对美攻击的可能性非常低。事实上美国对于日本的分析还是很靠谱的,后来的战事也证明日本因为资源贫乏确实没有容错率,仅仅中途岛一战的失利,就让整场战争滑向了失败,但是美国人说到底还是轻视了日本人骨子里的疯狂本性,战争初期的轻敌思想让美国吃了大亏。但今天这方面今天也属于题外话。
展开剩余91%我今天着重要说的是: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也就是日美彻底撕破脸皮之前,美国为了遏制日本扩张,究竟对于中国进行了什么样的援助?这些援助究竟够不够?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是一种战略成功还是一种战略失败?
第一阶段:“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之间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前,整个国家深陷经济危机。侵占东北是日本陆军低阶军官自己决定的“救国”举措,日本高层当时并未做好对华全面战争的准备!但是可以看到,当日本兵不血刃拿到我国东北地区之后,整个日本很快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从1931到1937年这几年之间,日本工业增长速度达到了平均9.9%的高位,位列世界之首!中日之间国家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差距也被不断拉大。到了1937年,日本工业总产值达到了惊人的60亿美元,而中国仅13.6亿美元!更为可怕的是代表战争能力的钢产量:那年日本钢产量是580万吨,而中国不足5万吨!
也就是说,日本的国力和军事能力在当时已经足够发动对华全面战争,而且战争一旦爆发日本也一定会取得优势。那么从1931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里,美国有没有对华进行实质性的援助呢?
事实上,美国当时只是对日本进行了口头谴责,甚至连经济制裁也没有。这源于当时美国的对外投资情况!
1932年美国在日本的工商业投资达到了4.66亿美元,而在中国,这个数字只有2.5亿!看似相差约一倍的数字可能并不让人吃惊,但如果加权人口数量和国家面积,有人估算应该相差40倍!另外在国债方面,美国持有的日本国债数额达到了4亿美元,反观美国持有的中国国债仅有200万美元。这其中固然有当时国民政府“举内债不举外债”的因素,但是也可以看出,美国资金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远远低于日本!
在中国东北军有能力回击日军但不抵抗的背景下,在美国的东北亚投资基本都在日本且回报不错的背景下,在美国在华利益并没有受到侵害的背景下,对于日本制裁和对于中国的支持是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与美国主流民意(据《纽约时报》调查称,当时80%的美国民众赞成孤立主义,表示在中国发生的战争与自己无关)也是相抵触的,所以,对于日本的象征性谴责和对于中国的象征性同情就同时发生了!
第二阶段:“七七事变”至太平洋战争爆发
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开始,美国可以说是列强中第一个明确表达对中国支持的国家:“
七七事变”爆发后三个月,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隔离演说”。这个演说今天看来特别有意思,他号召对侵略者进行“检疫隔离”,以抑制“危害世界的流行病”。他告诫美国民众,美国不会在瘟疫流行的世界里安然无恙,所以现在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制裁不但必须而且必要。美国应该援助中国进行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也应该站在“不援引中立法”的位置上接受美国的援助(如果一个国家被放在中立法适用的位置,这个国家就会因为美国的中立而得不到美国的援助)。
可惜的是,罗斯福那么具有远见的主张,还是被国内的孤立主义浪潮淹没。美国对于中国的援助都是间接性和试探性的——既试探日本的反应,也试探国内民众的反应!比如美国一边通过购买中国的白银帮助中国筹款购买军需,一边继续向日本出售石油这样的战略物资直至“偷袭珍珠港”爆发(1939年美国开始的“道义禁运”并非法令,实际上只是大幅减少战略物资的对日出口数量而非实质性禁运)!
但是相比第一阶段,美国在第二阶段的援华力度确实加强了很多。
首先,这种援华的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帮助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在军事、政治上对抗日本。特别在汪伪政府成立之后,这种支援更为明显。比如汪伪特务一般都是去日本或东北向日本情报机关去学习间谍技术,军统和中统就去香港或美国向美国情报机关学习间谍技术。
其次,援华的项目开始逐渐实质化
。比如1938年年底,美国第一次发放战争贷款给国民政府,虽然数额只有2500万美元,却是有史以来美国第一次向中国发放低息的战争贷款,其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
为什么相比第一阶段美国的援华力度加强了呢?因为如果日本完全占领中国,掌握了中国的物质资源和人口资源,其势力范围必将从西太平洋向东延伸!而事实上在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同时,列强的在华利益都受到了损失,尤其是美国,其推崇的自由贸易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土地上难以实现,遏制日本的飞速成长变得非常有必要!但美国此时自己是不能下场的,唯有支援中国实现其战略遏制。只不过美国还是犯了一个思维上的错误:
如果不能竭尽全力去实现目标,那目标往往难以实现!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力量太弱了,如果得不到强有力的外援,就无法拖住日本。我们现在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数据来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可能让日本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却并没有让日本陷入经济泥潭,1937年到1941年期间,利用被占中国领土上庞大的自然资源和人力,日本在这五年的经济增长几乎又翻番了!这里我举个例子,这几年咱们国家经济强盛,所以海军造军舰像下饺子,那个时期的日本是一样的!比如著名的战列舰大和号,就是1937年开始建造的;其姐妹舰武藏号是1938年开始建造的!这样的超级战舰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做支撑是不可能造起来的,这也说明了当时日本经济上的强大,更折射出美国援华的不足!
这个阶段,美国虽然更倾向于中国,但是依然具有摇摆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日美贸易!首先美国是日本最大的石油和机械进口国,直至“偷袭珍珠港”事件,这个情况一直没有改变。一年数亿美元的贸易额既是给日本输液,也是给美国赚钱!其次,日本对于美国物资的进口依赖性极强,所以对美国的态度一向是很恭敬的!所以美国并不希望失去这个合作周期长、贸易量巨大、肯付真金白银的贸易伙伴!
这里举个很特别的例子:日军攻占南京期间,派空军击沉了在长江上用来撤退侨民的美国军舰“班内岛”号(长60多米,宽10米不到,可能仅仅就是一艘运输舰,船龄超过15年),事后日方解释为误会,并主动要求赔偿200多万美元(当时日本一条初春级驱逐舰的新舰售价也就是220万日元,开战初期日元与美元的汇率是3:1)。罗斯福后来也把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其原因就在于:在两国那么巨大的贸易额前,如果日本肯放下姿态,美国确实没什么好多追究的!
总结下:当时美国和日本的关系,非常类似于汽油和汽车的关系,只要有足够的汽油,日本这台战争汽车就可以运转。所以日本占领东三省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动机上并不难理解,就是抢钱-花钱买油-装备起来-继续抢钱的过程,简单点说就是以战养战!但是当时的中国实在太穷了,基本上属于是农业国,最工业化的东北已经被占了被抢了,余下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原始化的农村,能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基本也是其他列强把持着,比如上海,日本根本动不了这块奶酪!故而现在我们看书,总是发现日本征召中国农民去日本干苦力或者拉去建设东北,其原因就在于:在很多占领区,人是唯一可以马上利用的资源!
第三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作为可以牵制数百万日军的中国自然成为美国必须认真对待的国家,美国对于中国的援助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
直接军事援助;物资援助!
直接军事援助
最为著名的直接军事援助,就是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不过我一年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其中就指出:仅仅就空军来说,当时苏联援华的空中力量也并不逊色,不但作战时间比飞虎队更长,取得的战绩也足够骄人!事实上以我个人的看法,蒋介石对于陈纳德及飞虎队的重视是对史迪威想改组国民党军队的一种抗议,不过今天篇幅有限这个话题就不多谈了!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和海军都没有参与中国领土(海)上发生的战事,唯一勉强说有交集的也就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时,两军有所接触。不过后来美国装备中国远征军的力度还是非常大的。比如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的第五军(就是为国捐躯的戴安澜将军所在的那个军),在得到全套美式装备后战斗力爆棚,几乎横扫在缅甸的日军!这里我想说下,美军肯全力武装国军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两国同盟那么简单,当时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表现远超英军,美国军方甚至有人这么说:
只有中国军队配得到美国的装备,因为只有中国军队可以用这些装备去打击日本人!
物资援助
相比派人打仗,美国更愿意输送物资。因为相比欧洲,援助中国也更简单:中国有强大的人口资源,缺少的主要是武器装备。而整个二战期间,与中国相关最著名的输送物资通道非“驼峰航线”莫属!特别是日军攻占缅甸之后,这里成为美国军援中国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外界支持中国抗日最粗的输血管。在这条航线上,
美军确认损毁的飞机超过1500架,牺牲的机组人员近3000人,如果说这样的数字并没有让你产生足够的震撼,我建议你去西藏的时候加一个自费项目,就是“穿越驼峰”——当我亲眼看到日光照耀下处处闪光的“铝谷”,我竟然不可抑制地流泪了!
所谓雪中送炭,不过如此!也正是因为这条航线不断为中国输血,中国军队逐渐扭转了对日军作战不利的局面。在抗战后期的几次战役中,国军主力不但有能力和日军正面对抗,而且可以不落下风。以国军七十四军为例(也就是孟良崮被歼的整编七十四师的前身)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一个大概:淞沪会战期间,全军3.2万人,伤亡4000余人,歼敌不足2000人;武汉会战期间,全军3.2万人,伤亡一半以上,换来日军约万人伤亡;1941年七十四军换装全系美式装备,马上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在之后的上高会战中,作为正面主力的七十四师守能守住,攻能攻坚,在战役中伤亡4000余人,但是歼敌也达到了4000余人!
七十四军就是一面镜子,其战斗力的明显上升说明了美国军援对于当时中国的重要性。美国需要中国军队有足够的战斗力来拖住日本,所以其援助也是不遗余力的!美国军援的品种在后期甚至包括了大口径榴弹炮和坦克这样的重武器,而大量的日本陆军被牵制在中国,这样也缓解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小结
美国的外交逻辑,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唯利益至上!比如抗战初期,美国一边帮助中国抗日一边继续出口战略物资给日本,打的这套拳是一战时对英美德的那一套,目的是消耗彼此从中获利。抗战中期,也就是珍珠港事件之后,为了本国利益美国开始不遗余力支持中国的抗日,除了为了正义,主要是希望中国战场可以拖住日本大量陆军。所以在这个期间,蒋介石一旦有所不满就会威胁美国退出战争,罗斯福一般都会迁就蒋介石满足他的要求,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而一旦最后大局已定,蒋介石的威胁不再有用,在雅尔塔罗斯福就可以毫无顾忌出卖中国的利益!
今时今日,美国的外交逻辑没有丝毫的改变!比如在俄乌冲突中,让俄乌彼此消耗是美国利益最大化的所在,所以无论这场战争胜负如何,美国其实并不太在意,只要战争持续的时间够长,很多事情就会往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反而现在下死手马上结束战争,并不符合美国的最高利益。这里我们不妨仔细盘点一下北约对乌克兰的军援,会发现都是根据形势给出的配套武器,目的不在于取胜,而在于平衡!比如海玛斯,美国只给常规火箭弹,不给超长距离火箭弹,比如空战方面,目前固定翼飞机美国始终是不给的,目前援助的最高尺度就是英国那几架阿帕奇,而且是直升机……
但同时,美国也有很多防备,比如迅速武装波兰,对白俄罗斯实施压制,让白俄罗斯下场作战难以实现!再比如经济上绞杀俄罗斯,让俄罗斯后继无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场战争无论是规模和走向,目前都在美国的控制中,已经过去的三百天并不算什么,未来的三百天很可能依旧是俄乌相互拉锯,而再下一个三百天和平会来吗?很可能还是不会!因为和二战时期的日本相比,俄罗斯可耐耗多了!既然如此,那就耗着呗!
此时不由想起了文章开篇那些三十年代的美国情报人员对于前苏联的评价,不得不说,真的挺准的!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因为版权问题需要删除原图,请第一时间通过私信联系本人炒股杠杆哪个平台好,我也将尽力配合一切维护原作者版权的行动!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期货配资开户网_期货配资门户_正规期货配资平台观点